10月31日,中超争冠大戏开演,三场焦点战同时展开激烈比拼,冠军归属处于极度悬而未决状态,CCTV5以及相关方面都做了直播安排,呈现出一种局势紧张、气氛压抑,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态势,看起来,这好似一场完全纯粹的体育决战。
可是,那实实在在的观赛指南哟,向来都并非赛程表呀,而是那一份由中足联很早就公布出来的裁判安排信息呢,没错哒,你确实没有看错哟,演员都还没有登上舞台呢,导演组的名单却率先亮了出来呀,这才是核心剧情的预告符啊
先看这场比赛,就是上海申花对阵深圳新鹏城的那一场,主裁判是麦麦提江,这是一个每次让申花球迷听到后都会心头一紧的名字,他去执法申花的比赛,其战绩呈现出神奇的5胜2平5负,这是一种诡异的平衡,是一种你怎么都摸不透的玄学,然而在历史数据当中,最闪光的并非胜负,而是那些处于关键时刻的“艺术处理”。

在比如第24轮的那场平局中,申花球员马纳法于禁区里,以一个极为标准的手球动作,完成了一回“精彩防守”,当时麦麦提江指导就在现场,他挥了挥手,称没事,随后VAR介入,让他再看一遍,他走到屏幕前,进行了一番研究,接着走回来,依旧坚持,没事,此球很干净,这般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坚定,这种对自我判断的绝对自信,乃是他执法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,他为比赛注入的并非公平,而是一种令人熟悉的确定感。
所以,当听闻他的名字又一次和申花的关键赛事关联在一起时,所有人心里都十分清楚,这场比赛的观赏要点,已然从球员的技术施展,转而到了裁判的理念呈现,比赛的最终走向也许暂不明确,但是比赛当时演进期间的历程部分,肯定都会充斥着值得再三琢磨的细微详情。
再看上海海港和浙江队的那场对决,主裁判是傅明,他是又一个自带剧本的男人,海港队目标很纯粹,取得两连胜就能卫冕,这是多么清晰的英雄剧本主线,而傅明老师的任务,是确保这条主线有戏剧张力,他要在保证故事朝着预定方向发展的同时制造足够波折,让主角胜利看起来没那么轻松,却又不会真把情况搞砸。

于是,浙江队这个处于“无欲无求”状态的角色,其重要性便显得格外突出,他们宛如电影里的头号打手,其任务正是给主角制造麻烦,打起来越狠,主角光环方才会越亮,他们上一场能够攻入蓉城三个,而这一场面对海港,进攻火力自然不会有所隐藏,但火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,是为了取胜,抑或是为了让胜利者的奖杯显得更具含金量,这便是悬念所在之处,也是傅明老师需要精准把握的艺术权衡尺度 。

这便引出了这场大戏的第二层逻辑,裁判人选确定之后,比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,它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,而是一场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戏,艾堃吹罚蓉城,沙特裁判负责保级战,每一项安排,都是剧情拼图的一部分,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问题,导演组,究竟想让谁笑到最后 。
在前一轮的时候,蓉城队很离奇地未能抓住机会去反超登顶,在那个时刻,他们其实已然是失去了主角的资格,因为剧本并不喜欢不按套路出牌的演员,自那一刻开始,徐正源以及韦世豪的冠军梦,便不再是掌握在自己脚下,他们从主角变成了在等待奇迹发生的配角 。
10月31日晚,真正的看点并非三支球队中谁能取得赢球,而是那般精密的“剧本杀”究竟是怎样开展进行的,海港赢得比赛,申花与蓉城没能取胜,于是冠军产生了,这道数学题目太过容易简单,简单得好似是预先就写好了答案,我们所观看的,仅仅只是解题那具体的过程罢了。

那么,我们抵达了最后一个,且是最为关键的问题,鉴于我们之中有不少人隐隐感觉这是一场有脚本的演出,为何还要端坐在电视机前,奉献自身的时间与情绪,去观赏一场或许早就已确定好结局的秀 ?
答案也许挺残酷,只因我们所享受的,并非只是足球带来之快乐,更为“猜中剧本”所具的智力快感以及“吐槽烂片”所带的社交狂欢,我们观看球赛,是为了证实自身之猜测,是为了在赛后讨论期间能够理直气壮地喊出那句“我早就讲过”,愤怒与谩骂,其本身便构成了观赛体验极为重要之一部分
进行足球比赛,特别是到了这种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候,它所能给予我们的,早就已经超越了体育自身,它转变成为了一个极大的情绪宣泄途径,一场全民都参与其中的找茬博弈,在此过程中,我们身为观众,身为品鉴者,同时还是这场戏剧能够得以成立的合谋者,要是没有我们的观之以往的关注以及你来我往的争论,那么这场戏,将会毫无任何意义。
今晚有比赛,这场比赛和体育精神没有关系,它是一场公开实验,这场公开实验关乎人性,关乎社会心理,关乎我们消费一场体育盛事的方式,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遥控器,准备去证实那个我们内心深处早就认定的偏见,这才是这场争冠大戏最吸引人的地方。